2017年我国地质勘查投入延续了近年来的下滑态势,以2012年为拐点,继续下行。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198.36亿元,同比减少19.8%。资金来源:中央财政58.66亿元,占总量的29.6%,同比减少7.2%;地方财政67.46亿元,占总 ...
2017年我国地质勘查投入[ 未统计香港特别行政区、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;所有勘查投入数据不包括石油、天然气、页岩气、煤层气矿产勘查投入。下同。]延续了近年来的下滑态势,以2012年为拐点,继续下行。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198.36亿元,同比减少19.8%。 资金来源:中央财政58.66亿元,占总量的29.6%,同比减少7.2%;地方财政67.46亿元,占总量的34.0%,同比减少17.6%;社会资金72.24亿元,占总量的36.4%,同比减少29.5%。 资金投向:矿产勘查120.61亿元,占总量的60.8%,同比减少29.0%;基础地质调查34.46亿元,占总量的17.4%,同比减少1.2%;水文地质、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24.63亿元,占总量的12.4%,同比减少2.1%;地质科技15.47亿元,占总量的7.8%,同比增加9.0%;资料服务与信息化3.19亿元,占总量的1.6%,同比减少0.9%。 资金投入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新疆(36.05亿元)、内蒙古(15.43亿元)、云南(11.33亿元)、黑龙江(8.69亿元)、青海(8.49亿元)。 从资金投入看,矿产勘查投入资金120.61亿元,同比减少29.0%。其中,以金(21.74亿元)、铜(16.23亿元)、煤炭(16.21亿元)、铅锌(13.55亿元)、铀(7.08亿元)为主,占总投入的62.0%。与2016年相比,铀矿投入同比增加4.0%,稀土、钼、铁、磷、铜、锰、石墨、金、银等矿种投资降幅较大。 从探矿权设置情况看,截至2017年底,全国有效期内非油气探矿权共计21235个,较2016年末减少17.0%;登记勘查面积36.33万平方千米,较2016年末减少20.8%。从矿种分布看:主要集中在34个重要矿种,其探矿权共计17656个,占总数的83.2%。探矿权数量最多的5个矿种分别是:金矿(4895个)、铜矿(3841个)、铅锌矿(2246个)、铁矿(1842个)和煤炭(1302个),5个矿种探矿权数量占全国的66.6%。 从矿产勘查看,全国新发现矿产地109处,其中,大型37处,中型29处,小型43处。新发现矿产地数量排名前列的矿种分别是:金(17处)、石墨(11处)、煤(8处)、铅锌(5处)、铁(4处)、银(4处)、磷矿(4处)。 主要矿种新增资源(333及以上)煤186亿吨,铁矿石0.6亿吨,铜104万吨,锰矿石982万吨,铝土矿石0.67亿吨,铅锌287万吨,镍28万吨,金112吨,银1741吨,磷矿石4496万吨,石墨5725万吨。 煤炭新发现矿产地8处(大型7处、小型1处)。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38处(预查5处、普查8处、详查9处、勘探16处)。 新疆哈密市三道岭南勘查区新增101亿吨,巴里坤县三塘湖库木苏四号井田新增15亿吨;内蒙古东胜煤田纳林河矿区嘎鲁图井田新增13亿吨;陕西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防虏寨勘查区新增8亿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