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有同学问到,是不是只有基本污染物才能算K值?
大家的答案呢?
见过其他污染物算K值的吗?
我们今天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。
首先,算K值的前提给大家复习一下:

qp2tnqpazz1106.png

qp2tnqpazz1106.png

以上截图来自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》,计算K值的前提:无法获得达标规划目标浓度场或区域污染源清单的评价项目。
我们来看看这两项内容都有些什么?
以下以《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(2016-2025年)》为例:

wu4um51gwvw107.png

wu4um51gwvw107.png

v1civgx5arz108.png

v1civgx5arz108.png

总结一下:
1、达标规划里面一般都是基本污染物的达标规划浓度;
2、区域污染排放清单还存在其他区域特殊污染物(此处借用一下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》的术语,学导则的您,懂的~~)
那么结论出来了是吧?
其他污染物也可以算K值。
算K值是干什么用?——评价区域环境质量整体改善,一般来说是某物质现状浓度超标,或者要求项目建成后该物质导致的整体污染得到改善。
怎么算K值?如下再复习一下算K值的方法。

3djj52z43q3109.png

3djj52z43q3109.png

以上这个公式看起来有点难记忆对吧?
K要≤-20%,其实不等式换算一下最后出来的结果是:
本项目年平均质量浓度贡献值算术平均值≤0.8倍的区域削减源年浓度贡献值算术平均值。
即另外0.2倍以上的区域削减源年浓度平均值是质量改善的空间。越多越好,环境越改善啊。
分享至 : QQ空间
收藏

0 个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